0%

奇妙博物馆-布拉格-上篇

奇妙博物馆 | 布拉格·上篇

这几篇单独讲一讲布拉格的博物馆。其实本来准备在一篇中讲完的,但是写着写着发现篇幅太长了,只好每个博物馆单独成篇。虽然有凑篇数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样的阅读体验可能更好一些。之前『欧洲掠影』这一系列也写了不少国家或城市了,从来没有那个城市单独写过博物馆。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这不仅仅是在写布拉格,也是在写博物馆,可能后续把不同城市的博物馆集成一个系列也未可知。

这一期是  Museum。

离开旧城广场没多久,在充满中世纪气息的小巷里,却有一个似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店面和像素风的招牌,就是  Museum 了.

IMG_7611

首先要说的是,这里跟苹果官方并无任何关系,纯粹是一个果粉或者乔布斯的粉丝出于热爱把他收集的苹果公司从创建以来的各类产品向外界展示的私人博物馆。尽管是私人行为,其馆藏之丰富也让人叹为观止,上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初代电脑,下至 2010 年代早些时候的 iPad 和 iPhone,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除了苹果公司自己的其他地方,还有如此完整的收藏了。也难怪他们的官网上自豪地说自己是『the largest private collection of Apple products in the world.』

Jobs

从店内的种种陈设来开,馆主一定是乔布斯的狂热粉丝。

IMG_7612

进门的地砖上刻着乔布斯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IMG_7613

用各种苹果产品内部零件拼出的乔布斯肖像

IMG_7616IMG_7616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IMG_7614

一进博物馆门口放置的是麦金塔 Macintosh 电脑。难以想象四十多年过去了居然还可以使用。

IMG_7618

与乔布斯一起创办苹果的沃兹尼亚克,用键帽拼出的图像。

Think Different

IMG_7615

我心目中苹果最经典的广告。现在这个馆主也非常热爱这个广告,在这个博物馆里与这个广告有关的展品也是随处可见,大概是除了乔布斯之外最多的元素了。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And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逊,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IMG_7629

Think Different × Bob Dylan

IMG_7640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楼梯旁的墙面上是 Think Different 的系列海报,每一张都是或多或少改变的世界的人,包括爱因斯坦,甘地,马丁·路德·金,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毕加索等等。

IMG_7637

二楼有一整面墙是乔布斯的巨幅头像,周围环绕着别人对他的评价。

1984

IMG_7632

苹果的另一个经典广告,也被浓墨重彩地展示出来。

IMG_7631

在 1984 广告里 IBM 被比为邪恶的『老大哥』。

就像何同学在去年的一个视频中所讲的,正是图形界面以及可视化的交互方式的出现,才使得电脑真正能够走入千家万户。或许这种图形界面也并不是苹果的首创,但是苹果做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面向大众的PC产品。

IMG_7635

现在想起来,或许这张图,用来说明这个广告的含义再好不过,也是那个时候苹果想要传达给世界的理念:不仅仅是 Technology,还有 Liberal Arts。

PC产品线

IMG_7622

iBook 产品线,最早在 1999 年发布,2006 年被 MacBook 系列取而代之。主要针对消费者和教育市场,因此最显眼的就是这一系列亮丽的外壳。

IMG_7626

iMac 产品线,从原来有点像皮克斯的台灯造型慢慢变薄变成现在的样子,也从原来的塑料外壳变成了现在铝合金的,配套的键盘和鼠标也有相应的变化。

IMG_7627

MacBook 产品线,这一系列的产品比较接近现在的样子,整体上风格也比较统一没有大的变化。

IMG_7628

PowerMac 系列,定位是专业级别的桌面设备,后来被现在 Mac Pro 系列取代,甚至在其中一款产品 Power Mac G4 Cube 上能看到现在 Mac Mini 的影子。

移动设备产品线

IMG_7639

iPhone 产品线,从 2007 年开始,到 2013 年的 iPhone 5c 就结束了。虽然现在取消了 Home 键,也变成了刘海屏,但仿佛十年是一个循环,iPhone 4s 的设计风格又回到了 iPhone 12 系列上。

IMG_7638

iPad 产品线,尽管没有第一款 iPhone 那样革命性的改变,尽管直到今天可能它也难逃『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命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从2010 年乔布斯变魔术般拿出 iPad 之后,它就成了苹果在移动端最难以找到其他替代品的一类产品。

IMG_7671

iPod 产品线,从开始的标志性滚轮设计,到后来演变成 Shuffle,Nano 和 Touch 三个系列,再到现在只剩下 iPod touch 这一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系列。看到这一个产品线其实有些感慨,早在三年多之前,在 iPod Shuffle 停售时,曾经写过一篇怀念它的文章,毕竟某种程度上它曾陪伴我经过高中最重要的时间。

其他产品线

IMG_7633

打印机产品线

IMG_7673

Newton 系列和 AirPort 系列

IMG_7672IMG_7672

配件产品线

在 1994 年,苹果就推出了据说是『世界上第一款消费级数码相机』—— QuickTake 100,它还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2010年100项最伟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小玩意(gadget)』,而 QuickTake 系列一共推出过3款机型。其中 QuickTake 100 和 150 由柯达开发,QuickTake 200 则由富士开发。在 20 世纪 90 年代,苹果公司的产品曾经涉及到很多行业,甚至在某些行业比如打印机行业还有着一定影响力,但由于产品线过于繁杂臃肿,在 1997 年乔布斯回归之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大部分产品线。

IMG_7675

IMG_7676

产品线一览

一点想法

虽然博物馆没有再更新 2013 年之后的产品,但是所有展出的这些依然能够让人看到这四五十年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变迁;它不仅仅是苹果公司自己的历史,而在过去几十年内也确确实实地影响了主流电子产品的发展进程。回顾这些,大概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是麦金塔(Macintosh)电脑,标志着图形界面引入到个人电脑上,从而让更多人可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去使用电脑;二是 iPhone 的推出,使得触摸屏替代键盘变成了手机的主要交互方式,从而让移动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这样说,自从乔布斯去世之后,苹果公司也确实没有拿出过初代 iPhone 那种颠覆性的产品了;这当然不是在批评库克,也不是说苹果公司就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是说,可能现在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很难出现那种颠覆式的创新了。以手机为例,现在相机的进步,充电速度的加快,折叠屏甚至未来的屏下摄像头算不算创新呢?当然算,但是这些都更像是锦上添花,给人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缺乏那种让人击节赞叹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这是消费电子市场高度成熟的表现,为了避免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厂家不得不挖空心思去制造差异化的卖点,这也就导致了小的创新层出不穷,大的创新难得一现。

这个时代或许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手机这个产品已经被各种厂家打磨地足够成熟,以至于没有明显短板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但在少数人的心里,可能还会暗暗怀念那个稚嫩的,粗糙的,不是那么完美的手机,因为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带给人新鲜感。

但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技术进步之中,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伟大的变革正在悄悄酝酿,只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