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周旧事 | Vol.6 2020

这是上一周里发生的事。

一周时间,足以把新事变成旧事,把旧事变成陈芝麻烂谷子。但即便是旧事,也有再看一次的必要,因为我们相信

太阳底下无新事

写在前面

这一周的内容依然大多与疫情有关。

首先,我们要向李文亮医生致敬,不仅仅因为他是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更因为他的正直和良知。为此,我们要始终铭记『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其次,当疫情依旧,宅在家里成为生活常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亟待建立。我们选取了三个疫情生活的三个断面: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和视频网站,看看疫情将如何影响互联网生态以及我们的生活。

最后,即便呆在家里,也要积极乐观地生活呀。

普通人李文亮

如果要问他最喜欢什么季节,那应该是秋天,他喜欢秋天的早晨,阳光穿过绿叶,在地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影子。他曾这样形容武汉的秋天——它自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李文亮医生分享过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温馨瞬间,天气很好,孩子和妻子就在身边,父母来看望他,离开的时候搭高铁,他会专门拍下他们乘坐的列车留念。

他曾许过一个新年愿望,新的一岁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他还说,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共勉。他的微信签名是,「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他为在温州动车事故中敢言的主持人王青雷说话,要征集签名,让王青雷复职。2月1日,他接受了财新的采访。就算已经被训诫过、自己和父母都被感染,但他还是勇敢地表达自己:「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一个记者眼中的李文亮医生

如果细看李文亮接受过的采访,还会发现很多的闪光点:

他对南都记者辟谣:“网上有人说我被吊销执照是错误的,需要澄清!”

他对中青报记者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但如果大家更早知道疫情,提早防护,肯定情况比现在更好。”

他对新京报记者说:“康复后我想赶快回到一线工作,继续为患者看病。”

他对财新记者说:“真相比平反更重要,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里,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总是容易的。就凭这一点,我觉得媒体人都应该谢谢他。谢谢像他这样的,认可媒体的作用、愿意信任媒体、坦诚跟媒体对话的公民。有他这样的公民在,媒体的工作才有意义,社会才能更吸取教训向前走。

特别报道 |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能否“逆行而上”?

和其他很多可能受疫情严重拖累的行业不同的是,眼下的这场灾难,反而给在线教育提供了凸显其价值的新机会。然而与此同时,和所有行业一样,这一领域的相关公司也需经受住这场紧急大考。

当两亿人开始「视频会议」| 36氪新风向

视频会议,是券商研报里看好的“千亿规模”、“趋势清晰”的机会,是投资人心中“中国版Zoom”的希望,是行业眼中特殊环境下的低成本获客的新机遇,是普通大众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在线教学、远程医疗服务……

史上最闲「家里蹲」,视频网站逆势大爆发?

既要面对疫情迅速做出反应举措,又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以此吸纳留住更多新老用户。但无论如何,这个春节肺炎疫情的突发,既给长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带来了机会,同时也伴随着竞争加剧的挑战。

疫情之下的世界:消弭敌意的力量并非来自恐惧,而是来自共情

所以,面对因疫情而起的恐慌情绪蔓延,我们似乎该思考的问题是,共情的纽带为何断裂了?这其中有相当复杂的影响因素:或许有语言理解的障碍,或许有地域传播的限制,或许有文化历史的阻隔——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地蔑视他人的强权者,正在用自私裹挟群体的愤怒,施加中断共情仪式的诅咒。正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金球奖颁奖礼上的发言所述:“不敬会带来不敬,暴力会催生暴力,当强权人士利用他们的权力去欺凌他人,那我们都是失败者。”

“新星树洞”里有什么?

这里有借以逃离现实的书,令人羡慕的美好puppy love,无力与难过,希望和释怀。这些故事分享给你,在无法出门的日子里,你并不孤独呀。

“夏天会来的,虽然后面还有冬天,但是冬天后面,也还有夏天……”

这是武汉方舱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看书的一个年轻人。

我前天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很感动,觉得很亲切。想到了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说过的一段话,他说:

“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它曾经挽救了我的生命。小时候,我胆小又近视,只好藏到书堆里,天长日久成了习惯,结果成了写书人,写出书来,再让别人藏进去。”

书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随身的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