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周旧事 | Vol.11 2020

这是上一周里发生的事。

一周时间,足以把新事变成旧事,把旧事变成陈芝麻烂谷子。但即便是旧事,也有再看一次的必要,因为我们相信

太阳底下无新事

今天是微信公号诞生以来最荒谬的一天

作为一位写作的人
希望下一代能够自由毫无挂虑地使用汉语

Remark:

不知为何,赫敏一看到这些告示就抿着嘴乐。“你高兴什么?”哈利问她。

“哦,哈利,你看不出来吗?”赫敏小声说,“如果她能做一件事绝对保证学校里每个人都会读采访你的文章,那就是禁止它!”

看来赫敏说得很对。到那天结束时,虽然哈利在学校里连《唱唱反调》的一个角都没见着,但似乎全校都在引用那篇采访中的话。哈利听到学生们在教室外排队时小声讲,吃午饭时也讲,上课时则在教室后面议论。赫敏甚至报告说。她在古代魔文课前急急忙忙上厕所时,听到每个小间里的人也都在说它。

乌姆里奇教授在学校里到处拦学生,要求看他们的书包和口袋。哈利知道她在找《唱唱反调》,但学生们比她高了几招,哈利的采访被施了魔法,在别人看时就跟课本上的文章一样,或是变成了空白,等他们想看时才显出字来。很快学校里每个人好像都读过那篇文章了。

建议大家听一听这一期《八分》

白天添瓦,晚上拆墙,这群工程师把苹果的秘密扒个底朝天

大多数人们都喜欢我们的工作,认为我们的工作很酷。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这么想。他们说苹果发布会对于他们来说,原本是期待已久的两个小时电视节目,然而在我们的剧透之后,变成了两个小时的广告。

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我并不同意。我每一次发布会几乎都会看,但是我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会发布什么,而是关注苹果为什么会发布这些新品。这些新品对于我,对于消费者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信息我们的工作是发现不了的。

跟着胡编学胡扯

胡编策略7:打桌子哄孩子

胡编手法:孩子撞到坚硬的桌角,疼到大哭,大人跑来把桌子拍打几下,责骂几句,这就是打桌子哄孩子策略。打桌子的家长并不是指望桌子改过自新以后不撞疼孩子,也并不打算给桌角装上防护软垫来解决问题,他在意的只是哄到孩子不哭。

正是基于哄孩子的叙事逻辑,胡编才会把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反馈意见和监管方强力查删的悲壮互动称为“玩法”。对于这样喜欢低幼化叙事的评论员,这边建议还是尽早回家玩儿蛋去吧亲。

Remark:

“近期互联网上出现了____,老胡也看到____ ,知道大家很_,老胡忍不住啰嗦几句,虽然___ 确实存在部分____,但是____,最后老胡呼吁____。”(如果呼吁部分实在想不出中心思想,就用万能句结尾: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重新飘扬)

@沈持盈或沈公子

125年,“我们爱的125本书”

纽约公共图书馆,全世界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藏有《古腾堡圣经》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纽约市民的好邻居蜘蛛侠曾骗伯父自己要到这儿来看书实际上偷偷去参加了地下格斗比赛。今年是图书馆建馆125周年,他们整理了过去125年来所出版的“我们爱的125本书”(125 Books We Love),以此庆祝图书馆长久的生命力,对知识的信任、尊重和自由开放的态度。

这些书涵盖了科幻、历史、传记、诗歌、文学、悬疑等等方面,我们的老朋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和雷蒙德·钱德勒的《长眠不醒》也在其中。

没有人不讨厌乌姆里奇

说到底,乌姆里奇背后代表着专属于权力的傲慢和强横,才是读者和观众对其深恶痛绝的最根本原因。

甚至,她完全不在意权力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只要自己能拥有权势就可以。

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在一片黑暗压抑的底色下,霍格沃茨的老师和学生从未停止过对乌姆里奇的反抗。

##「穿优衣库不也挺好」

去年,优衣库花3亿美元签下了新的全球代言人,网球传奇费德勒。在采访中,费德勒曾经批判前合作者Nike,「总是试图在网球服中融入现代感,想加点时髦的图案,有的甚至像被卡车压过一样,而就网球这样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而言,着装其实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不应该这么做。」

诚然,费德勒与Nike终止合约有着诸多考量,但他的一番言论仍指向了美学合理性。签约后的比赛中,费德勒穿着优衣库为他设计的网球衣出场,没那么花哨,甚至有点平凡,却得到了费德勒的大力称赞。

饶毅: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谎言

依赖第一轮感染后形成“群体免疫效应”,是放弃第一轮感染的一部分人,例如让1%的人去世。一个国家,让1%的人去世意味着什么?这次是1%因新冠病毒去世,下次为什么保护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何在?

Remark:

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人道主义伦理,都不应该为英国政府的所谓「群体免疫」政策辩护。任何时候,都不能靠毫无理由放弃一少部分人来保全一个社会。即便是一向自诩专业客观的三联,在这篇 “群体免疫”之前世今生 也暴露出了潜意识里的偏见。当然,也不能用所谓『抄作业』的方式一概要求外国采取与中国相同的防疫措施,而国内的严厉管控下也会有许多看不见的隐形后果。

我觉得在评判一个政策的好坏的时候,可能有以下几个维度:

  • 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道德伦理
  • 政府是否有相应的执行能力
  • 民众能否理解和接受

而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无论是从第一点还是第三点而言都是失败的,所反映的可能是英国政府在紧急状态下资源动员和治理能力的缺失。